客家話中的生僻字、音46“尖”
尖
字音:普通話讀拚音的“jian”第一聲;客家話讀音用現代漢語拚音不能拚讀,讀英語音標的“jꌮg”第一或第二聲。
字義:普通話字義為“(1)(形)本義為末端細小,(2)(形)聲音高而細,(3)(形)(耳、目)靈敏,(4)(動)嗓音高而細,(5)(名)(~兒)物體銳利的末端或細小的頭,(6)(名)(~兒)出類拔萃的人或物品”;客家話字義基本相同,但不表述“耳目靈敏”,表述耳靈敏時用“靈”、表述目靈敏時用“利”;客家話中除上述普通話字義以外還用作動詞,就是“把末端細小、特別是把楔形的東西敲打進去”並引申為“擠”。名詞作動詞使用是古文和客家話的常態。
用法:
木匠師傅都會在榫頭項尖一兩隻尖子去(木匠師傅都會在榫頭裏打入一兩個楔子進去);
钁(giɔ三聲)頭腦項個木柄愛尖一兩隻鐵尖子去,正嘸會脫柄(鋤頭腦(安裝木把的部位)裏的木把裏一定要打入一兩個鐵楔子進去,才不會脫把);
唉駁搞演出,圍到十分多人,有隻細人子鹹活,一下子就尖啊帶頭去了(那邊搞演出,圍了很多人,有個小朋友太靈活了,一下子就擠到最前麵去了);
進超市,十分攘(yang四聲),尖哩!(進超市,熙熙攘攘,擠我了!)。
莫緊尖!再尖,就尖跌人!(不要擠了!再擠,就會擠到跌人!)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